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微专业
申报工作的通知
各教学院部:
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,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,促进复合型、应用型人才培养,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核心竞争力。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度微专业建设申报工作,具体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指导思想
微专业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,围绕某个特定学术研究领域、产业发展趋势或专业领域核心素养,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设一组核心课程,是一种灵活、系统的新型专业组织模式。
微专业着力于有效弥补大学专业划分过细、口径过窄及培养周期过长问题,提升专业培养与就业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,课程设置一般具有高阶性、交叉性、挑战度。
二、开设要求
(一)为主动深入调整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布局,聚焦服务低空经济发展,学校鼓励跨学院、跨学科、跨专业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,鼓励学院和行业企业合作申报微专业。
(二)微专业负责人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,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,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,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。教学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、富于创新、团结协作,有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建设任务的能力;能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;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。
(三)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,专业培养目标精准,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,开设的课程符合学科发展趋势。
(四)每个微专业需开设5~8门课程,总学分控制在15学分左右,每门课程原则上为2~3学分。
(五)开设单位能从政策、人员、经费、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,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。
(六)微专业的开班和教学形式根据招生情况确定。
(七)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全部课程和学分,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;否则,不再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,已修读的课程学分可置换为公共任选课学分。
三、申报程序
(一)各院部需对拟开设的微专业进行充分论证、认真研讨,确定微专业培养目标、培养要求、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体系等内容。
(二)各院部组织专业填写《***微专业开设申报书》,制订《***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》,经论证通过后报送教务处。
(三)教务处组织专家审核后公布微专业建设名单。
(四)微专业所在院部自主确定招收对象、修读学期和学生遴选办法,并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培养工作。
四、材料报送
各教学院部于2025年1月17日12:00前将《微专业开设申报书》《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》《微专业申报汇总表》各一份(每个微专业材料单独装档案袋,使用申报书首页A4纸打印粘贴于档案袋)签字盖章后报送至行政楼225室,电子版发送至李吴宏办公邮箱。
未尽事宜请联系:2909756。
教务处
2025年1月7日